UCS之暴雪的故事(上):超融合HCI的里程碑
( P4 M* i' n) ~3 u' h& F9 s6 E; J S/ Z* ?2 S* h4 L, K) x' z
首先,在UCS的2016开年文章中,祝UCS的小伙伴们“新年快乐,方案顺利;多看段子,少熬夜。” 3 B+ D( C' t% S/ _; b: N+ b
2016年开年不平凡:有放炮,有熔断,有快播,有雾霾。这一切预示着什么呢?对,变革。这篇文章就是用一个牛B公司的牛B案例说明IT数据中心的未来变革方向是什么,是超融合HCI。 一、他们为什么选用超融合 暴雪选用超融合有以下几个原因: 如何实现全球范围的标准化? 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全球范围的标准化,无论你进入哪个店,你都可以得到一个品质确定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品质和地域、文化、厨师无关。反观我们自己这个饮食大国,同一个店的同一道菜,你这次去吃和下次去吃可能味道都会不一样。IT亦然,甚至最简单的Windows安装,不同人装的都会不一样。 “用Ghost啊”,对,用Ghost。那么,数据中心级别的Ghost是什么呢?就是超融合。 如何实现全球范围的开放性? 全球范围的开放性指的是整个方案在全球方位内,不会因为国家政策、网络限制、运维能力而影响方案落地和运行。例如,如果方案选用超级计算机,很多国家是无法进口的;如果系统必须连接Google Map,那在中国就会遇到问题;如果运维人员必须英语8级,恐怕也是一个昂贵的障碍。 因此,这种架构必须是基于广泛使用的标准服务器,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就是超融合。 如何实现全球范围的运维自动化? 能否让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安装、自平衡、自恢复、自优化,从而保证一致的服务品质的同时,大幅减少对运维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这种运维自动化的实现同样需要的是超融合。 % e: t- [! O8 O2 a* X) K- ^1 |" G
二、他们的超融合架构是什么
UCS之暴雪的故事(上):超融合HCI的里程碑
5 ~% h. V2 k/ q2 w0 u
暴雪的超融合架构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1.标准化的N9K+UCS B200M4+UCS C240+UCS 220 N9K作为数据中心交换机,承载应用和存储流量 B200M4作为计算节点,承载应用的运行 C240作为存储节点,承载应用的数据存储 C220作为管理节点,承载管理模块
* E; C- Q+ T: n3 f$ E7 }# d
2.软件定义存储 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PB级别的高性能存储实现,存储网络通过全IP的方式实现基于 思科网络的低延迟的IO。 3.和应用结合的自安装和自服务 这第三点是暴雪最牛B的地方,其把应用和超融合有机融合,实现了基础架构和应用相结合的自安装、自平衡、自恢复、自优化和自服务。 三、为什么说这是超融合的里程碑 超融合的核心是软件定义,就是整个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安装和自运维,这是IT系统走向智能的必由之路。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骨感的在于,谁做第1人,谁做那个吃螃蟹的人?
' c2 h2 \4 L4 e7 g8 E
我和清华计算机系的教授聊天的时候,聊起来过这个案例,让我惊诧的在于,他告诉我这是全球顶尖的计算机专家都在紧盯的案例,在这么大规模的真实应用系统中使用,借用罗马凯撒说的一句话说明它的里程碑意义: “veni,vidi,vici”
9 ]6 d/ a @6 a* U; r: b
转自思科网站 ) c& c5 s7 M# h0 U! g+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