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文章均针对目前CISCO---CCNA考试例题进行详细分析,从今天开始首发第一篇,本类文章将以连载的形式在本站发布.请目前正在备考或者对CISCO技术刚刚入门的朋友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 Y$ t8 ^5 ]6 @
[hide]. s4 n9 q3 A+ G8 L& h3 g1 B
; o( Z- X$ b- c w+ @. b" H
% a4 d8 F6 L- I2 w4 B6 w
引 言
8 V! a5 B8 G% Z; N' _' v * \% a7 ]$ Z7 T' j
在进入本章的学习之前,大家需要先了解我们的职业定位是什么,我们将如何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进行任何学习之前,需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只有明确了自己需要做什么,这样才不至于做无用功。对于目前很多人跟风考IT认证,本人认为:
4 T# {& e5 g# z9 v7 j# A& C" J0 j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W2 h6 O& C/ G4 A& u2、与自己职业规划无关的认证,不拿也罢。) K! T* H: V4 I. n' X5 n
8 E9 x p* R. w `
本类文章,只供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工程人员或相关从业人士做考试参考。 9 C% A- Q G2 ?1 ?& ^0 a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IT认证?
' i% w; C4 f% m
2 u1 r* t7 b. C/ p& ?5 W 现在的公司招聘员工,非常看中员工具备的工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常常是考核的重点,IT相关的职位更是如此。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拥有完备的考试体系,用来考核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此时,他们就会把目光聚集在第三方的认证证书上,于是各种认证应运而生。所以说,拥有一两项IT认证证书,对IT职业生涯显得尤为重要!
5 C }: r9 s8 d _5 F: @! K一般来说,IT(信息技术)认证分为三大类:专业IT认证(如Cisco和Microsoft的厂商认证);IT技能认证(如Adobe认证);计算机使用能力类认证(如国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职称考试)。在自己做职业定位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
6 [0 J/ {% Z" y6 Z- g1 g; A U+ ?+ a2 b' S! {+ ?1 {% n& {0 y5 D
全球300多种IT认证中,我们为什么要选择CISCO?! E* K9 K( r( ? V% v1 o
! v- O1 ~1 c4 d1、CISCO公司在全球拥有20000多名雇员,综合技术领先程度、客户支持度和财政平衡能力等各项标准名列美国《Netword》杂志榜首,在《商业周刊》最新公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的1000家公司”中排名第五,在“信息技术白强”中排名第五;
& Y* y0 f2 ?8 [7 R% X! m 1 |3 e/ Q: E. |) E! f$ z. y5 ]: f; E
2、CISCO系统集成公司已成为公认的网络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先厂商,其提供的解决方案似乎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公司、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建立网络的基础。3 y. Y6 r& A8 s9 U, O
6 z( Y; A9 H1 H' Z/ l/ u
3、CISCO系统集成公司是建设互联网的中坚力量,目前互联网上80%以上的骨干路由器是CISCO公司的产品。
* } H; m! f3 o4 K# G# L; q
/ ^7 A: p" x5 z4、许多人认为:使用CISCO的产品是一条致富的捷径1 p' \0 g- U& I0 Y' [1 t; p
9 d) N' a4 X# m& h1 S( \本系列文章主要针对著名硬件设备厂商CISCO公司的认证知识点做出解析,方便考生在考前复习。; {8 h: q! x2 o
本类文章为CISCO公司的新版本CCNA(640-802)的知识点结合测试题进行解析。) V# q$ S( P$ S* [) K; p! \
4 a8 K( ~' k1 b+ c6 Y) |) Y s4 C) j/ i
网络的功能和作用
! z3 [3 ~" R0 K3 S1 }* 资源共享' F7 k3 R( t$ a( U* n
* 信息传递
" ?( l( r. E3 i2 W n: d" P6 d 当网络变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网络规模越来越大,LAN的通信量就会激增,从而出现间歇性的阻塞,用户就会感到响应变慢。此时,就需要使用某种设备来把这个不堪重负的大网络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网络,这种办法我们称之为:网络分段。可以使用路由器、交换机和网桥来实现它。 9 H4 }) n: m1 V
, y; J1 X" }- X4 y4 J# r
引起LAN阻塞的可能原因如下:
! _) B6 [$ f' d* 存在太多主机
# W: X0 ~' T6 |! ^" h4 T0 G* 广播风暴( ?- j6 @1 L& k3 W1 o5 R/ R( v9 y
* 组播: q0 {' T3 i6 Q1 n
* 低带宽
" ~# ?( P( S# y( ~" {* H. \* 网络中有共享设备(如集线器)
7 @2 q4 L8 @3 m# V: W2 z- l1 M( @5 `* 大量的ARP或者IPX流量1 Y, z! F* s% J; m
1 h& j9 u d# D4 ]/ }% \3 ^
! L3 W5 A: o6 ~5 Y9 v广播域# s) l8 g. X( T0 K% X
指网段中所有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收听送往那个网段的所有广播。广播对网络性能有很大危害性,但是广播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只能尽量的将广播域的范围限制到最小,以免影响到整个网络。
. ?+ R/ W8 ?4 G1 B+ K; R; x* ? O5 K+ k( y+ N1 Z
分割广播域3 f4 Y& J9 s3 t2 Q E
通常使用路由器来对广播域进行分割。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当路由器的接口侦听到广播流量时,会丢弃该广播包,不将其继续做转发处理。路由器每个接口对应一个广播域。(见例题一)5 G! L2 a+ _9 r$ \7 G, l
例题一(此处有图,如不能正常显示,请到页面下方下载该图)
& w- ~1 ?' @" \# a , F2 g' g# Q* _& M" x* d
1 u6 X% D6 t7 W( C! c7 ^6 p6 |1 A* k
Question
) g+ d$ K" {8 R! tIf the router R1 has a packet with a
. ^) ?* |' j8 r! u. R ?1 a2 Hdestination address 192.168.1.255 , what describes the operation of the
; ]4 D6 I0 c- B' snetwork?1 u; Y( ?5 ?1 o
A. R1 will drop this packet because this it is not a valid IP ; v' R0 D& S- c4 ^. ]/ S/ q
address) z$ j+ Q1 i+ G+ u! A' @
B. R1 will forward the packet out all interfaces.5 B: C0 K# J1 X- S5 z5 g: h
C. As R1 ; Q% s2 Y( i- x+ {! ]2 V
forwards the frame containing this packet, Sw-A will add 192.168.1.255 to its
, M! ?) p1 ]: [/ _$ y5 FMAC table
" A. p" I5 ], _! g7 b. n) P/ ?6 j; p" ?8 H# V2 X
注:路由器会过滤企图穿越它的广播流量。不会把广播流量象交换机那样从所有接口上泛洪出去,路由器一旦收到广播流量,就会将其做一个“丢弃”的处理,不会再继续向下游转发。由此可知,B和C均是错误选项。正确答案是A(R1将会丢弃这个数据包,因为该报文的地址无效---是一个广播地址)/ o9 Q E$ X& O2 R/ L7 }
. A) ^* j; a% b
OSI参考模型因何而生?( N% Y" u& T( T; Y) y# W# Y$ `
) f4 h9 ]- Q |7 E( F; Y( U# B7 ?- R当网络刚刚出现雏形,典型情况下,只能在同一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通信。例如,只能实现整个的IBM解决方案或者DECNET解决方案,而不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ISO)创建了开发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OSI)参考模型,从而打破了不同厂商网络解决方案无法兼容这一壁垒。- j6 m! D, `, w, q7 `' X5 B. A
7 t1 p0 r' S& m2 U; B3 E) G& nOSI参考模型的作用
2 ] ?$ d& c2 R1 F; i. F+ f- l
% \& R9 ^1 x' F( p, u* qOSI模型的创建是为了帮助供应商根据协议来构建可互操作的网络设备和软件,以便不同供应商的网络能够互相协同工作。这是非常理想化的。但是它正如世界和平一样,它可能永远都不会完全实现,但它仍然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1 U. z) X$ p( n! q7 T' q3 I( W7 l0 c& o; u1 r
OSI参考模型的工作机制2 N9 S" b4 a8 Q; V4 D9 ?0 }# }
0 V/ G3 a# T( C$ q# t' e. ~# x
OSI模型是为网络而构建的最基本的层次结构模型。它描述了数据和网络信息怎样从一台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经过网络介质,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在OSI参考模型中是采用分层的方法来实现的。1 R" `- g8 X# J& A! W
( P4 C' ~* L1 `分层的优点
" V+ h" \- x+ l* W# g4 L*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Q& K$ G& P# `# o1 ?& }
*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K' e4 j4 @; o; Z3 e) I U
*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7 K) P$ z. w7 A" P/ r/ l*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9 `. {% r [2 a# Y/ h
* 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Z8 B6 z1 M, z n
# x. G0 G: K# ]! l3 Z, p3 {( W9 T
OSI参考模型是如何分层的。
2 t. |/ R9 Y) eOSI 参考模型分为7 层2 组;最高3 层定义了端用户如何进行互相通信;底部4 层定义了数据是如何端到端的传输.最高3 层,也称之为上层,它们不关心网络的具体情况,这些工作是又下4 层来完成
7 h6 T, G) C7 U: N整个参考模型由高到低分为:' S% P* {! e+ n$ g' _
1.Application# U0 b& K }) @; f2 v5 z# {
2.Presentation
( B1 O# [6 ~2 w2 a 3.Session
, E: E6 i2 A/ |7 H7 |' p( B( [ 4.Transport! D# g7 o- S1 f% y4 Y
5.Network
7 H, f4 e" F7 Y8 \4 f 6.Data link( }3 p3 V( H5 x. L7 n9 x
7.Physical( w( [0 F# l6 S
0 d$ v1 D* z# i
OSI 参考模型每层的任务:
, T: T0 y0 f! q0 N. k4 d& B" F. y' o1.Application 层:提供用户接口6 I$ R8 T j) ~! F
2.Presentation 层:表述数据;对数据的操作诸如加密,压缩等等+ N# Z2 u d2 V0 M& g2 `
3.Session 层:建立会话,分隔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
* p i+ I* q- M% c4 g4.Transport 层:提供可靠和不可靠的数据投递;在错误数据重新传输前对其进行更正
& r9 f: F& u7 ~: Q, E3 E5 w5.Network 层:提供逻辑地址,用于routers 的路径选择
! t t" t% h0 ?9 X: z+ R% {+ q. A6.Data Link 层:把字节性质的包组成帧;根据MAC地址提供对传输介质的访问;实行错误检测,但是不实行错误更正4 u1 h2 F" j7 M
7.Physical 层: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bit);定义电压,线速,针脚等物理规范
" b( C. a/ {2 r5 n, h# h% E' ?/ j% D, W4 |: k5 o" y+ M
OSI 参考模型每层的功能:(见下例)
* a* `; Y9 w. p* b; R1.Application 层:提供文件,打印,数据库,和其他应用程序等服务
$ v- [+ ~' g/ O4 S2.Presentation 层:数据加密,压缩和翻译等等
, Y0 i; ?' o: U2 q6 @6 p3.Session 层:会话控制 l& G8 `5 ~, U c
4.Transport 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J+ C' W6 t! m p4 o
5.Network 层:路由(routing)
$ f7 G6 H7 t" O4 X, V0 }" E, B8 H6.Data Link 层:组成帧
& c% c4 Q3 b3 f, Z$ k7.Physical 层:定义物理拓扑结构; x& N( ?& c G8 C+ l
: @; P# G3 U2 J8 ?/ c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associated
9 T& ?" w Y3 fwith the application layer of the OSI model? (Choose two.)
- D5 W; Q F$ WA: ping7 o/ P/ ]( E& Y1 N# ?
B:
: B" s$ T6 I% H9 c% \FTP, H; G; i. A$ k' j: {* V. t
C: Telnet
2 ?8 f9 r Z. [; k. B1 Q, aCorrect Answers: B C' B i, W8 [1 t
注:本题考察CISCO考生对OSI模型的理解。下列哪种应用工作在OSI的应用层(最高层)?
1 G6 B, {3 S9 j: ePing使用的是ICMP,工作在网络层,只有telnet和FTP两种是工作在OSI的应用层。本题选BC
" S2 t: ]3 l: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