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 上机验证了一下笔试题库,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新题,还要继续测试。 [LAB] 目前V2和V3都较稳定,唯一的变数在于机架情况,包括V3的SANBOOT和V2的VEM注册,全球那么多DC架子,故障现象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对同学们应变和排错能力来说是一个挑战。 针对考场上林林总总的错点,我们上周制作了一个《考试过关宝典》,罗列了各种错误现象以及排错思路,并对大家考前重点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做了一个整理,希望同学们都能打有准备的仗。 关于LAB的准备,正确流程如下,上次已经说到了第10点,我们接着来: 旧的, 1,做一张倒计时自查表,登记好哪一天考试,确认一下思科邮件的详细描述,时间、地点、考生名字(这个也不能错,要和证件完全符合),开始办理各种差旅行程准备,养成每一周都去查看邮件的习惯,确认考试位置没有临时被调整(这个也很重要,思科会突发地临时调整考试时间,然后发邮件通知你的)。 2,最好在一周之内把其中一个版本的解题视频完整走一遍,思路清晰了再动手,最大化上机的操作效率。至于是挑V2还是V3先去啃,我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两个版本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V2里面考到的小特性更多一些,V3面向基础框架,概念题多。 3,如果发现没有太多的技术储备来应对考试,作为YESLAB的内部学员,这个也不用担心,我们准备好了完整的DC课程视频(整整8周),覆盖到了从NA-NP到IE的方方面面,当然视频里面甚少直接描述考题,而是通过不断的知识穿插,使大家将理论知识和考试技能结合起来,同时也能应对很多实际的工作场景。 4,我们有两个QQ群,一开始大家是在学员群里面,可以探讨一些基本的知识点问题,顺便将前面说过的视频内容或者是听课内容消化一下,很多实验本地搭建模拟环境也能完成,例如UCS啊,N1000V啊,等等。N7K的模拟器迟迟不能正常工作,这块就上真机去练吧,或者PEC啊,D-CLOUD啊,这些在线平台都能提供一个很不错的练习环境。 5,现在开始上机了,樊老师安排好机时后,就可以按照所分配的时间去练习了,第一遍,我自己的经验就是不要求快,视频烂熟心中,心中就有版本了。对着实验台里面的需求,脑补一下配置,如果不太有把握,看看解法文档,尽量慢一点。大家都以为说第一遍主要就是要敲通,恰恰相反,你应该去发现为什么敲不通,哪些命令是干扰项,哪些命令是强制选项,哪些命令是无关项,这样一来,所有的细节就都展现眼前了。 6,再说一遍,熟练度跟上机时间无关,平时敲白板,配置更顺溜。上机是为了看现象,看正确现象,看错误现象,研究指令的作用,研究指令的顺序,最后观察执行的效果。最简单一点,你敲好一个命令之后,如果要删除,该如何删除呢。好吧,扯得有点远,回到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测试一下VDC,测试一下VDC间的切换,测试一下VDC内的资源分配。找找配VLAN配接口的感觉,还有配地址配协议,基本上是将IOS下面的操作方式平行地转换到NXOS上来,难点事实上是从VPC开始的。(建议,每次上机后,把命令记下来,回家练白板去)。 7,考试的第一大部分是网络服务,传统的二层技术三层技术就不说了,考得也不多。主要说一下新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三种创新技术中,分别就是VPC/ENHANCED VPC,FABRICPATH,OTV。三种技术都是属于大二层技术,VPC/ENHANCED VPC是解决生成树如何优化的问题,FABRICPATH是创造性地推出了生成树的替代方案用以实现L2-ECMP,最后这个OTV技术是为了实现跨越三层传递二层信息。站在技术演进的角度来认识考试的版本,眼前就会一亮。 8,考试的第二大部分是存储服务,考试要求大家掌握的主要是存储服务中的SAN传输协议,例如FC,FC0E,FCIP等,既然是协议就有他的封装格式,既然是服务就有他的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站在区分平面的角度来认识大家曾经陌生的存储传输技术,关于FLOGI,FCNS,FSPF,VSAN,ZONE,LB等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9,考试的第三大部分是计算服务,通过UCSM来登录管理FI,以及FI所连接的IOM设备,BLADE服务器等。这一部分属于配置技巧为主,因为是图形化界面,主要掌握的就是界面间的调用关系,这样能方便后期排错。熟能生巧,我们平时多用UCSPE来练习练习,标准步骤也已经录好视频放在服务器上了,大家可以多参考。 10,考试的第四大部分是N1KV,最近N1KV比较折腾大家,因为不可控性太大了。虽然不是太复杂的一个解决方案,但是需要部署在VCENTER的环境中,当你无法拥有VCENTER甚至ESXi的管理权的情况下,确实无法保障所有实现的效果都是正常的,考试恰恰是这样。在8周到标准课程中最后一周就是完整的N1KV的课程讲解和调试演示,大家可以加强N1KV的理论学习来应对考试。 ------ 我是新旧流程的分界线 ------ 新的, 11,按照上面的做题思路,四大部分的知识点和配置命令分别熟练掌握后,就可以完整地去练习了。刚开始可能需要两个机时段才能完成一整遍的实验,大概练习两三次之后,熟练度上来,应该能控制在一个机时段完成一遍完整的实验。实验做完后,一定要和放在服务器上面的标准答案做一个比对,看看自己哪里有遗漏,哪里有错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深理解的过程。 12,这个时候同学们需要加入另一个专门讨论版本的QQ群,本群是用于解决各种备考过程中的问题疑问,通告所有关于考试信息的更新的。同学们进入此群后,会收到老师发出的即时消息,包括考试战报更新,考题解法更新,备考同步课程的开课计划等等。在群内,同学之间也可以充分讨论,对每一道题,对每一个命令都可以作深入探讨。 13,一般统计,在第五次上机练习的时候,就能实现配置命令的标准化,将自己认为正确的配置提交到服务器的作业文件夹,然后和老师沟通一下批改时间。老师会根据整体进度,安排出时间来批改作业,并且把批改的结果发布到版本讨论群。参考批改意见,同学就能纠正一些自己理解上的错误,从而在第六次上机的时候形成更为标准的,接近考试需求的答案。 14,15,16 … 篇幅关系,这几点我在下周再写出来呈现给大家。 [学习建议] 本周课程结束了,新一轮课程5月13日开始,本轮课程的上课时间是每周五晚上和每周日的早上,原来周日下午的课程会被调整。 [特别预告] 5月9日起,有8个晚上的OPENSTACK课程,对于希望了解前沿技术,希望充分掌握数据中心运维要领的同学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课程,希望大家安排好时间来参加。 ; Q/ w* {0 Y: c- E4 N8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