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word版首次分享《思科网络实验室_路由交换、实验指南》完全版 |
《思科网络实验室_路由交换、实验指南》完全版
第1章 实验拓扑、终端服务器配置 7 1.1 访问Cisco路由器的方法 7 1.1.1 通过Console口访问路由器 7 1.1.2 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8 1.1.3 终端访问服务器 9 1.1.4 本书实验拓扑 9 1.2 实验1:通过Console口访问路由器 10 1.3实验2: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15 1.4 实验3:配置终端访问服务器 17 1.5 终端访问服务器配置命令汇总 23 第2章 路由器基本配置 24 2.1路由器及IOS简介 24 2.1.1 路由器简介 24 2.1.2 IOS简介 24 2.1.3 CDP协议介绍 27 2.2 实验1:CLI的使用与IOS基本命令 27 2.3 实验2:配置文件的备份和IOS的备份 35 2.4实验3:密码恢复和IOS的恢复 38 2.5实验4:CDP 41 2.6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汇总 44 第3章 静态路由 45 3.1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 45 3.1.1 静态路由介绍 45 3.1.2 默认路由介绍 47 3.1.3 ip classless 47 3.2 实验1:静态路由 48 3.3 实验2:默认路由 52 3.3 实验3:ip classless 53 3.5静态路由命令汇总 54 第4章 RIP 55 4.1 RIP概述 55 4.2 RIPv1 56 4.2.1 实验1:RIPv1基本配置 56 4.2.2 实验2:被动接口与单播更新 60 4.2.3 实验3:使用子网地址 62 4.3 RIPv2 64 4.3.1 实验4:RIPv2基本配置 64 4.3.2 实验5:RIPv2手工汇总 67 4.3.3实验6:RIPv2认证和触发更新 70 4.3.4 实验7:浮动静态路由 76 4.3.5 实验8:ip default-network 79 4.4 RIP命令汇总 81 第5章 EIGRP 82 5.1 EIGRP概述 82 5.2 实验1:EIGRP基本配置 82 5.3 EIGRP负载均衡、汇总和认证 90 5.3.1 实验2:EIGRP负载均衡 90 5.3.2 实验3: EIGRP路由汇总 94 5.3.3 实验4:EIGRP认证 98 5.4EIGRP 命令汇总 99 第6章 单区域OSPF 100 6.1 OSPF概述 100 6.2 实验1:点到点链路上的OSP 101 6.3 实验2:广播多路访问链路上的OSPF 107 6.4 OSPF认证 114 6.4.1 实验3:基于区域的OSPF简单口令认证 114 6.4.2 实验4:基于区域的OSPF MD5认证 116 6.4.3 实验5:基于链路的OSPF简单口令认证 118 6.4.4 实验6:基于链路的OSPF MD5认证 120 6.5 实验7:default-informtion originate 122 6.6 OSPF命令汇总 124 第7章 HDLC和PPP 126 7.1 HDLC和PPP简介 126 7.1.1 HDLC介绍 126 7.1.2 PPP介绍 126 7.2 实验1:HDLC和PPP封装 127 7.3 实验2:PAP认证 129 7.4实验3: CHAP认证 131 7.5 HDLC、PPP命令汇总 132 第8章 帧中继 134 8.1 帧中继简介 134 8.1.1 什么是帧中继 134 8.1.2帧中继的合理性 134 8.1.3 DLCI 135 8.1.4 帧中继术语 136 8.1.5 LMI 136 8.1.6 帧中继映射 136 8.1.7 子接口 137 8.2 实验1:把一台Cisco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 138 8.3 实验2:帧中继基本配置和帧中继映射 140 8.4 实验3:帧中继上的RIP 144 8.5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 148 8.6 实验5:帧中继点到点子接口 151 8.7 帧中继命令汇总 153 第9章 ACL 155 9.1 ACL概述 155 9.2 实验1:标准ACL 156 9.3 实验2:扩展ACL 158 9.4 实验3:命名ACL 160 9.5 实验4:基于时间ACL 162 9.6 实验5 动态ACL 163 9.7 实验6:自反ACL 165 9.8 ACL命令汇总 167 第10章 DHCP 168 10.1 DHCP概述 168 10.2 实验1:DHCP基本配置 169 10.3 实验2: DHCP中继 172 10.4 DHCP命令汇总 175 第11章 NAT 176 11.2 实验1:静态NAT配置 176 11.3 实验2:动态NAT 179 11.4 实验3:PAT配置 181 11.5 NAT命令汇总 182 第12章 交换机基本配置 184 12.1 交换机简介 184 12.2 实验1:交换机基本配置 185 12.3 实验2:交换机端口安全 186 12.4 实验3:交换机的密码恢复 189 12.5 实验4:交换的IOS恢复 191 12.6 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汇总 192 第13章 VLAN,Trunk和VTP 193 13.1 VLAN,Trunk和VTP简介 193 13.1.1 VLAN 193 13.1.2 Trunk 194 13.1.3 VTP 194 13.1.4 EtherChannel 195 13.2 实验1:划分VLAN 195 13.3 实验2:Trunk配置 198 13.4 实验3:VTP配置 201 13.5 实验4:EtherChannel配置 204 13.6 VLAN、Trunk和VTP命令汇总 207 第14章 STP 208 14.1 STP简介 208 14.1.1 基本STP 208 14.1.2 PVST 209 14.1.3 Portfast、Uplinkfast、Backbonefast 209 14.1.4 RSTP 209 14.1.5 MST 209 14.1.6 STP防护 209 14.2 实验1:STP和PVST 210 14.3 实验2:Portfast,Uplinkfast,Backbonefast 215 14.4 实验3:RSTP 217 14.5 实验4:MST 219 14.6 实验5:STP保护 223 14.7 STP命令汇总 225 第15章 VLAN间路由 226 15.1 VLAN间路由简介 226 15.1.1 单臂路由 226 15.1.2 3层交换 226 15.2 实验1: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 227 15.3实验2:3层交换实现VLAN间路由 229 15.4 VLAN间路由命令汇总 230 第16章 网关冗余和负载平衡 232 16.1 网关冗余和负载平衡简介 232 16.1.1 HSRPHSRP是Cisco的专有协议。 232 16.1.2VRRP 233 16.1.3GLBP 233 16.2实验1:HSRP 233 16.3实验2:VRRP 238 16.4 实验3:GLBP 239 16.5 网关冗余及负载平衡命令汇总 244 第17章 帧中继上的OSPF 245 17.1 实验1; 帧中继环境下的NBMA模式 245 17.2 实验2:帧中继环境下BMA模式 249 17.3 实验 3:帧中继环境下的点到点模式 252 17.4 实验4:帧中继环境下点到多点模式 255 17.5 帧中继上的 OSPF 命令汇总 258 第18章 多区域 OSPF 259 18.1多区域OSPF概述 259 18.1.1 OSPF路由器类型 259 18.1.2 LSA类型 260 18.1.3 区域类型 260 18.2 实验1:多区域OSPF基本配置 260 18.3 多区域OSPF高级配置 266 18.3.1 实现2:OSPF 手工汇总 266 18.3.2 实验3。OSPF末节区域和完全末节区域 269 18.3.3实验4:OSPF NSSA 区域 272 18.4 OSPF虚链路 276 18.4.1 实验5:不连续区域 0 的虚链路 277 18.4.2 实验6:远离区域0的虚链路 279 18.5 OSPF 命令汇总 281 第 19 章 1S-lS 283 19.1 1S-lS 概述 283 19.1.1 1S-lS 特点 283 19.1.2 术语 283 19.2 实验1:集成1S-lS的基本配置 284 19.3 实验2:多区域集成的1S-lS 291 19.4 帧中继上集成1S-lS 296 19.4.1 实验3:NBNA上集成的1S-lS 296 19.4.2 实验4:帧中继上点到点子接口下集合成的1S-lS 300 19.5 1S-lS命令汇总 302 第20章 路由重分布 303 20.1 路由重分布概述 303 20.2 实验 1:RIP,EIGRP 和 OSPF 重分布 303 20.3 实验 2:1S-lS和 OSPF 重分布 309 20.4 路由重分布命令汇总 314 第 21 章 路由优化 315 21.1 路由优化概述 315 21.2 实验 1:用分布控制列表控制路由更新 316 21.3 策略路由 318 21.3.1 实验2:基于源ip地址的策略路由 318 21.3.2 实验 3:基于报文大小的策略路由 320 21.3.3 实验4:基于应用的策略路由 323 21.4路由优化命令汇总 325 第 22 章 IPv6 327 22.1 IPv6概述 327 22.1.1 IPV6优点 327 22.1.2 IPv6地址 327 22.2 IPv6路由 328 22.2.1 实验1:IPv6静态路由 328 22.2.2 实验2:IPV6 RIPng 332 22.2.3实验3:OSPFv3 337 2.2.4 实验4.IPv6 EIGRP 342 22.3 IPv6 命令汇总 346 第 23 章 组 播 347 23.1组播简介 347 23.2实验1:PIM Dense 348 23.3实验2:PIM Sparse-Dense 353 23.4 组播命令汇总 357 第24章 BGP 358 24. 1 BGP概述 358 24.1.1BGP特征 358 24.1.2BGO 属性 359 24.1.3 BGP路由判定 360 24.2 实验1:IBGP和EBGP 基本配置 360 24.3 实验2;BGP地址聚合 369 24.4 用BGP属性控制选路 376 24.4.1实验3;用BGP Origin属性控制选路 377 24.4.2 实验4:用BGP AS-PATH属性控制选路 380 24.4.3 实验5:用BGP LOCAL_PREF属性控制选路 381 24.4.4 实验6:用BGP Weight属性控制选路 383 24.4.5 实验7:用MED属性控制选路 384 24.5 实验8:路由反射器(RR)配置 388 24.6 实验9:BGP 联邦配置 391 24.7 实验10:BGP团体配置 395 24.8 BGP命令汇总 399 第25章QoS 401 25、1、1 QoS简介 401 25.1.1 QoS 401 25.1.2 优先级队列 401 25.1.3 自定义队列 401 25.1.5 基于类的加权公平队列 402 25.1.6 低延迟队列 402 25.1.7 加权随机早期检测 402 25.1.8 CAR 402 25.2 实验1:PQ 403 25.3 实验2:CQ 405 25.4 实验3:WFQ 407 25.5 实验4:CBWFQ 408 25.6 实验5:LLQ 410 25.7 实验6:WRED 412 25.8 实验7:CAR 413 25.9 实验8:NBAR 415 25.10 QoS命令汇总 416
购买主题
已有 108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0 金币 才能浏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