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X! d4 {4 v- b' P* y
最近腾讯信用分开始进行灰度测试,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
6 X8 l6 s, Q; u! y+ ~8 x事实上,腾讯信征早已对外开放,并且推出时间和芝麻信用一样,同样是2015年。
* P! n" ~ }' i% x% f
腾讯信用分推出行为背后 或许是小程序电商的开始
0 h! H- d6 H5 W
只不过彼时腾讯只推出了信征报告,能够查询的内容也比较有限,其给出当前信用较好、较差,以及当前排名超过多少用户的粗略指数,相比于芝麻信用确实差了一大截,没有引起任媒体关注也是正常。
m; X7 g- E6 |: l/ H; P% A$ V. e但问题是,为何此次的灰度测试就引起了大量关注?3 G, W' E/ F- B: l+ `' ~5 a
2
( m/ e0 S8 D8 Q5 O$ \" }目前已经没有人可以忽视微信支付的能力,微信支付2013年上线,并没有进入阿里法眼,毕竟十几年的积累不可能一朝超越,但实际上仅仅凭借微信红包,在2015年春节前后就斩获了2亿人的绑定银行卡的数据。7 s& e4 C3 n8 p* w, z7 d0 W. N
此外,在线下支付领域,微信也在短短时间内与阿里打成平手,于去年形成二强争霸的局面。( z% Q0 U) E/ t/ w* z
不过微信的一个唯一遗憾在于信征数据缺乏,毕竟微信的发展时间远不如阿里,其拥有的有效交易数据也仅仅来自于线下、以及一些第三方公司,诸如京东、美团等等,不如阿里拥有一个强大的线上电商平台,海量用户的交易数据,可以为其信征来源。: Y. Z" q: ~/ H2 j
此时推出的腾讯信用分,则为外界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诸多分析评论认为,腾讯信征,未来也将在无押金上进行发展,诸如无押金酒店、无押金租赁等等业务。
# O0 S: `+ |2 }4 A, R7 A1 h这也是由于此前蚂蚁金服的开疆拓土,造成让更多的人也将腾讯信用分上线看做是对阿里脚步的追随。4 |, ?: g4 ^6 e. M: W W
不过在我看来,腾讯推出信用分必然有一部分是在模仿阿里,但本质上又不完全是在步其后尘,腾讯可能会自己的策略。
0 C$ g6 r- T$ P8 g( \3* U# L8 ]/ B/ n, o5 K, ?% s
问题在于推出腾讯信用行为这一本身,对于腾讯而言,目前所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其已经能够在腾讯系统内部建立起用户画像,以及为用户进行放贷(微粒贷)等功能,但为何偏偏要此时对外开放与公开?8 M% }2 ]: O" ~; ?8 d$ n; S
所以要回归到信征的本质,其本质并不是为了发展免押金租赁经济,这只是用户习惯培养策略,以及公关话术,金融的本质是为了用钱生钱,银行推出信用卡,是为了赚消费者的利息,对于阿里和腾讯也是一样,通过信征推出消费贷款,来实现盈利才是核心。) W& A* @3 ]/ q
目前腾讯已经拥有信贷的能力,其推出类似花呗的消费机制,让用户实现只是一步到位的事情,只不过这里我们需要考虑腾讯是否拥有满足用户消费场景的能力。
8 z2 q8 U' G. t% N* T+ O- ^47 q- x4 g5 |" Q. r- _6 q
在消费场景上,由于其在线下与支付宝打成平手,接入了海量的商家,因此对于微信来说,其拥有着很强的线下交易场景,这点无需质疑。2 `- B2 p2 W# J5 m
线下优势不用多言,但腾讯似乎并没有掌握属于自身优势的线上交易场景,其主要的线上交易来自于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平台,以及用户间的转账。4 ?2 c7 [9 c7 d* y9 E8 k
但可以预见的是,仅仅只是拿下线下交易,一定不会是腾讯的野心所在,其必然会想要发展出属于自身交易的场景平台。) b1 G$ S4 S. q
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看小程序,其作为微信电商的关键枢纽可能是必然的,以前接入微店的公众号,目前都正在逐步接入小程序,而以前很多的服务号功能也已经转入到了小程序之中,此外还有更多全新的小程序电商正在出现。
( }) o( `* M4 C; a淘宝本质上是一个搜索电商,其建立起的是一套中心化交易规则,从搜索到大数据推荐,其所有逻辑均是建立在用户搜索请求数据之上的交易场景。
0 H( R; i/ v0 ^% X8 U1 ?& X$ ?而微信电商则是一个去中心化平台,也就是说并用户并不会将其定义为一个搜索平台,通过搜索来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但用户会在朋友圈、微信群、朋友对话中关注到某些KOL、某些商品,并形成转化。
& m+ d; m' s, E) ?' s这种去中心化的电商雏形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3年就已经提出过,彼时的阿里极为恐惧,并将来往作为事业部进行与微信的对抗,但最终发现微信其实无法构成威胁,因此喘了口气。
$ v, ~$ N6 \! _5 ?1 y! @7 O但这一波的小程序却有可能将此前的设想卷土重来。0 m' l1 x1 k- l8 U p
5
# r$ B( S& `; U只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微信小程序电商绝对不可能取代淘宝,诸多商品都需要标准化的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对应的用户评价参考体系,才是用户购买的刚需。
" ] D) a. i [! {- Y在我看来,小程序切入电商应当是另一种逻辑。
: y8 B- Q W$ o9 Q1)以各公众号KOL为纽带的轻量级市场,例如知识付费平台、直播平台等等,都可以实现一波收割,此前的服务号H5功能已经可以实现,但却会影响到用户的微信使用体验,当用户在H5中听某些课程时,很有可能被微信消息被迫打断。而小程序不仅解决了这些基础问题,更是让整个体验上到一个台阶。
. n8 E, q- G' I& h- l) W2)以各公众号KOL为纽带的实体电商交易市场,此前腾讯的开放限制的很死,而小程序正在越来越开放,与原来的H5电商不同,小程序有能力打开更多的关系链纽带,渗透到更多的其他公众号、群、人之中,形成更大规模的参与与辐射。9 G% n& ]- x7 X1 T8 {' \
3)以原有各大电商平台背书信任为保障的电商交易,诸如京东、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等拥有知名度和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平台接入小程序,其体验与淘宝不相上下。此前用户已经习惯从“钱包”九宫格入口进入,此后也必然会习惯从小程序进入。! @+ z. B6 \; @$ a2 `3 u, w
小程序电商的线上交易主要围绕两件事,第一件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完成与阿里的搜索中心化交易形成抗衡,第二则是借助KOL纽带、熟人关系纽带,收割这一部分潜在的从轻到重电商市场,这也是淘宝完全无法触及的市场。
& p3 H8 }# L6 I1 ^: R9 i6
2 F. S8 C4 ~9 I) v/ P# e最后再谈一下,微信信用的公开,背后反映的是,微信有自信在这一信征的基础之上,提供更多可以建设信征的消费场景,除了线下场景已经与支付宝打成平手,其将在线上提供更多的服务。
8 u2 o$ A. J# c& w5 u Z6 Z此前,大量的第三方H5已经在帮助微信验证了电商交易的可行性,而小程序在做的事情则是将原来的体验基础之上进行提升、优化、进行更大规模的社交渗透与辐射。& Y2 O3 ^' ?! `- H6 [2 h' e
腾讯信用分推出行为背后,或许是小程序电商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