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poto 于 2020-12-3 17:13 编辑
5 W# [# A& B5 m; l2 v# v
2 S3 {" |# K' ^HCIE经历了三面,很是佩服自己
/ \+ ?6 j% c+ Q, v( Z准备ie考试的时间转眼已经有两年了,一开始也只是为了拿个np证,去应付工作。 ! M6 k& I2 j. t& L9 t- W `
刚学na,np的时候呢,也是一知半解,不过当时黄老师讲的挺有趣,举了一些工作的例子,然后就开始入坑了。 x5 X s/ X$ k% o$ G1 {
中途有中断过(在毕业那段时间事多就暂时搁浅了),但后来发现np和高薪真的没什么关系,然后就在实习的时候做出决定报考HCIE。当时有一个同事也和我一起报考,不过他七月份过了,我11月份才过。 1 W: t( ]! l* R5 R
我之所以那么迟才过,主要原因是: 1、因为自己学的不踏实,也就是张总常说的那一句,“只是记了个眼熟,根本没有理解,” 2、后来二面准备阶段,我也开始做实验抓包去看报文里的内容(陈老师视频抓包挺多的,我到这时才明白抓包的意义,就是他说话有点拽,牛人都这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前面的两集录屏声音看得心态有点爆炸,后面就好了),抓几次也就领悟到了,并且报文的内容也能记住一部分。 3、但二面我还是失利了,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在于考官问我的问题,我没怎么思考,就做答了,以至于被考官追死; 4、到了第三面,我心想自己一定想多一会儿,反正拖一会问题也不大,但还是有一道题答得不满意,主要是说的少,平时候没留意过,所以这次考完心想如果有第四面,我主要是找一些追问看一下了(不过还好考官放了我)。 7 M- R. o% ~1 T/ i
准备面试的这一年才发现自己差不多从零开始学的,一开始连报文封装都没弄明白,后来也是一点点积累看视频(一个知识点找多个老师录屏的去看,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自己懂了个思路,然后去敲实验验证。张总一月份的录屏真的很有用(不过是得na,np弄明白才有大价值),原理讲得很透彻了,当时我组播有个问题就是 pim sm模型下,怎么会有断言的场景,后来找不到,直到在一次模拟面试中提到了有这个场景,我重新看,才解决心头的疑惑。 最主要就是练练练练练!!!自己练,找同学练,被张总练(不过我找得少,哈哈哈哈,大家不要学我) 最后分享一下我的面试题目·回帖查看是美德拉 : w& h t) I% u) B" U
了解SPOTO HCIE课程,添加老师微信: spotoa
' S# K. }" t6 |: I2 hPS:背靠SPOTO,及时掌握一手考场信息。
HCIE经历了三面,很是佩服自己
7 _+ n) ^4 @ {! p
5 x& d+ H2 N! g$ _* w: P7 O: O3 u2 [; t+ }* X: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