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运行

攻城狮论坛

作者: yangzeming
查看: 589|回复: 0

主题标签Tag

more +今日重磅推荐Recommend No.1

所有IT类厂商认证考试题库下载所有IT类厂商认证考试题库下载

more +随机图赏Gallery

【新盟教育】2023最新华为HCIA全套视频合集【网工基础全覆盖】---国sir公开课合集【新盟教育】2023最新华为HCIA全套视频合集【网工基础全覆盖】---国sir公开课合集
【新盟教育】网工小白必看的!2023最新版华为认证HCIA Datacom零基础全套实战课【新盟教育】网工小白必看的!2023最新版华为认证HCIA Datacom零基础全套实战课
原创_超融合自动化运维工具cvTools原创_超融合自动化运维工具cvTools
重量级~~30多套JAVA就业班全套 视频教程(请尽快下载,链接失效后不补)重量级~~30多套JAVA就业班全套 视频教程(请尽快下载,链接失效后不补)
链接已失效【超过几百G】EVE 国内和国外镜像 全有了 百度群分享链接已失效【超过几百G】EVE 国内和国外镜像 全有了 百度群分享
某linux大佬,积累多年的电子书(约300本)某linux大佬,积累多年的电子书(约300本)
乾颐堂现任明教教主Python完整版乾颐堂现任明教教主Python完整版
乾颐堂 教主技术进化论 2018-2019年 最新31-50期合集视频(各种最新技术杂谈视频)乾颐堂 教主技术进化论 2018-2019年 最新31-50期合集视频(各种最新技术杂谈视频)
Python学习视频 0起点视频 入门到项目实战篇 Python3.5.2视频教程 共847集 能学102天Python学习视频 0起点视频 入门到项目实战篇 Python3.5.2视频教程 共847集 能学102天
约21套Python视频合集 核心基础视频教程(共310G,已压缩)约21套Python视频合集 核心基础视频教程(共310G,已压缩)
最新20180811录制 IT爱好者-清风羽毛 - 网络安全IPSec VPN实验指南视频教程最新20180811录制 IT爱好者-清风羽毛 - 网络安全IPSec VPN实验指南视频教程
最新20180807录制EVE开机自启动虚拟路由器并桥接物理网卡充当思科路由器最新20180807录制EVE开机自启动虚拟路由器并桥接物理网卡充当思科路由器

[②谈经验]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复制链接]
查看: 589|回复: 0
开通VIP 免金币+免回帖+批量下载+无广告
有很多读者问李叫兽:为什么你年纪不大,经验并不多,但却能擅长复杂的商业策略和文案写作,是如何做到的?8 a8 u% F* Y) V- f4 B, Y1 \
& z+ a% m1 U2 e! L( G; b* t
因此,本文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如何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
6 C. T' `( T9 i, Z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4 q$ N( s4 P3 @& S, N3 o- l- `0 k
有人说主要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7 Q) R" A7 r9 O
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  _, X0 d* O8 n- ]4 i
任何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专家。
& S2 [( Y5 W1 E6 ]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大体而言,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 d; }9 p. O" V3 U+ `0 B
天赋也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 {$ _& ~) M5 O即使在国际象棋这样的『高脑力活动』中,研究发现,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
5 d2 \; x+ @$ W% O2 ?% Z, q# m) t  [$ g( M+ V  U+ Y6 m$ @" {8 j: W' n
那么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为顶尖的专家,并且做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0 ^6 ]& a) F2 |# d8 O4 a
% |4 s1 ^7 n* p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不能像大卫·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不能像梅西一样踢球,不能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 T! j* @+ M! q. E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3 u( B+ K9 D' d6 U+ R* {, q! C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一些大师级人物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做到?不论是为市值千亿的大公司制定战略,还是做出影响大众、让人口口相传的广告文案,还是在欧冠赛场上轻易过掉强队的中后卫,还是85岁高龄做出让总统惊叹的寿司?
% n& w( K  a( O. x( T' I) _' B
或者看看周围的大多数人,他们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学习,有的甚至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几乎永远也无法达到或者接近伟大的水平。$ d2 h8 Z# J3 K4 j8 t6 e# n. n9 D

5 ?8 Q0 W8 I8 E6 v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 U9 t: U) S4 u5 Y  F& y7 J$ n1 y
& {/ b! q! X# J/ `( ?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8 j; u% H' W9 ^4 d) ^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6 D2 W( x' E" {& v0 m

9 }/ G: t, O; G8 f! }" ?( W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 Y& N- W$ o5 M
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 k! P) x# f) X- a7 s

) i; v' i2 Y$ `% P% u; S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4 `, j$ u2 L- W: n2 [5 k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4 |- c* W- T3 R! W8 k
) J2 [! h8 t5 K  }/ E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2 O; h# g  A. N' X* d1 }
: Q) M! d  [1 I' z  p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 [& ]8 D& t& w2 _, `
) B; J. a$ [) c- ~%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
- q2 M; H1 h8 d! r+ h0 q2 ^& a' Z6 B: F
更可怕的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经济),整个社会正在迅速拉开顶尖水平和二流水平的差距。
, t: W. I, k  P8 V7 U- B9 ]3 i% w$ h/ d, p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 n7 B) I- h8 c1 h" o: i; b1 h5 Q

& v% r- K! ]# ?7 e; z  O, Q
在过去,如果你羡慕邻居公司有个一流的销售员,每个月能拿100W的订单;不用担心,你只需要雇佣10个二流销售员就完了——反正质量差距可以用数量差距来弥补。
, N0 v: Q9 ?; k( M9 Q
而现在,如果通过互联网文案来营销,1个一流文案所创造的价值,1000个二流文案都无法弥补。4 n# [3 |& a/ C
7 Y) H7 V( `  G( H6 [/ C
再比如商业战略,一个顶尖战略专家1天创造出来的价值,可能是一个对战略似是而非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创造的。
. b( R4 Y: p) T' ?* v4 H  e- m% \7 |
当数量越来越难以弥补质量的差距,『顶尖水平的专家』就会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7 H$ A+ O7 K. R6 V& H
所以,通过刻意练习来逐渐成为顶尖水平的专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z" f" e# r3 r, n9 y1 i

4 z& J# z, n! E. t5 V' s那么如何刻意练习?
0 o3 F* Y6 V2 T( |2 q: F- d- }
$ D2 e4 A5 T+ e0 E假设你现在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同时找到了一系列的教材、任务,如何开始呢?
! N- c: |# Z7 e- X0 `. c; d, b" n) r+ Q% z" D
- {* I5 C/ A' S! m
1[size=1em]避免自动完成
" U4 W9 L. ~2 |5 T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 _. G. k: l; N3 l- B' V0 u% M' e) S7 b2 }: Q- ^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
& g/ X; `  |' C4 U% }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8 S& L3 A, {  a3 V, A; T, J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 o# M5 x2 y( k$ q

' {. }0 j- x9 ?8 H$ Y) G6 l4 \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6 Z& a+ q$ {* V' ]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4 l" I% M) t. M# q. A3 k5 K
: H, ~# t, ^% C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 Y( _* m- O. t9 ?+ B: S# C" _

' V% F/ O; v6 p5 T' v& s, K对于每一项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8 w& c  n: g9 R" Z, }3 X! h- g, ^+ l4 x: E9 |  U
比如跟客户打电话沟通合作,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拿起电话,告诉客户我们的需求和报价。毕竟这件事已经做过了无数次,之前做的也都OK,早就进入了『自动完成』的状态。
+ v. {2 Z# D* _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 @; k8 y  G! F7 W3 V1 ^/ `0 u' g而优秀的人却会刻意避免这种『自动完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无意识』地完成了这个工作。& D6 D* r& w7 k

0 {! I% K8 f% e; C在拿起电话之前,他们可能先问自己:
. L4 U; Y% S- }# M8 R" g4 j0 w5 i  X8 H( A2 t3 a  t/ a
上次我做类似的事情,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 l5 D, y! R' R. S8 F哦,对了,我表达逻辑有问题,让客户半天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
/ w8 G$ |& }$ v: j! \1 |2 o还有,我记得上次沟通后我曾遗漏了细节,忘记跟客户讨论。
  U' G2 A1 ]& f; Z
; a' @+ ?' \1 z  k: y* W怎么办呢?逻辑问题的话,我首先练习『结论先行』这个原则吧(记得上次李叫兽来培训的时候讲过),这次先练习一下。7 k8 T- j) i2 P6 a' c/ @6 }' M

  Q& O; U% Q. k+ S  ^; H: P8 z0 L遗漏细节的问题,记得上次看过一个《清单革命》,我这次就开始练习每次沟通之前列一个任务清单,这样就不会遗漏了。- U. {9 e; x5 J# \4 y. D& p
) @/ b/ a. q6 I. e' l* K; a

; W* }4 n3 q, P; `% m+ k! z) U
在打电话过程中,他可能变打电话变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技巧(比如训练『结论先行』)。
6 ^) }0 r4 _0 _- A, Y) T( ^+ d4 n
结束电话,他可能会想一下刚刚是不是有效训练了沟通技巧?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提升的?我还用了什么技巧?8 w2 v( b: V' B% M: j

( J! `( r  h! T. V8 b# N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不论是沟通客户、改个公关稿件还是写一段文案,我们总是缺乏动力去超越自身极限,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7 S8 A- z! Y3 V1 p, t0 R2 c
) V  u) _' R  ?* M+ N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60分的东西,越来越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尖专家。
6 s1 t9 W# }$ f- ^' U, {2 c% t; }2 p* [6 m4 z& E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某个岗位上5年之后,就陷入了能力增长的瓶颈——因为他已经做到了60-80分,已经做得比周围人好,已经可以满足职位的要求。

3 F( ?/ g; U& b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他们每天就是按照『自动模式』发邮件、沟通电话、管理文件,很少进一步去精进自己每天的工作。

$ d. u% A& X5 p' E* {
但是有的人却不满足于这一点,他们在把领域内的事情做到95分的时候,还不允许自己进入『自动完成』状态,非要刻意学习各种新能力,把它做到96分、97分、98分……即使,这个职位对他的要求只有80分。

7 m# n' ?! |) d
其实即使职场上最简单的『发邮件』『沟通电话』都有很多技巧、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 w+ R4 T% ]+ o0 T比如,上次在跟秋叶老师聊到这个话题,发现秋叶就开发了一个基础职场技能的课程,[size=1em]针对的就是那些早已被当做『自动完成』的基本职场任务——比如发邮件、沟通电话、文件管理等。! B1 p3 e4 ]$ }3 m; _) O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c) {. |( [, ~6 [5 F0 ^* _
(PS. 帮秋叶老师打个广告:http://study.163.com/course/courseMain.htm?courseId=967019
2 Y# q; B5 i/ l. x: d/ |3 f7 c' Q5 {5 i+ {% l* z
这些基础任务所有人都可以做到60分,但[size=1em]如果你想成为专家,那么在其他做到60分后进入『自动完成』模式时,你的机会来了——你要做的是精益求精,利用任务刻意练习刚学会的知识,避免自己进入『自动完成』模式。% c# r) I5 K1 |2 X+ q- }: @
2[size=1em]离开舒适区: a& l- _1 ?# |) n; q# |& Z* M
自检问题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 b; ^- ~: S; o! ^( R. T5 d0 }, ^& e
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心理上有3个区域:
2 w! F/ y* U, E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6 d! {" ?0 U8 m; a9 ]2 Z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 i. L. d7 ]8 T9 ]
而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
! s4 l; O, O, _3 m7 u1 w; Y) n7 N+ l0 L" w1 x
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I0 a# z& e- _( u- }2 K5 ?  a

% k5 _* Q" r8 ^( I* r! t2 u就足球来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在场上的水平永远比不上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即使他天资平庸)——他们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  ]. h# v; _( L$ G' V
# f# Z- y+ ^5 h
足球爱好者纯粹为了乐趣而踢球,他们享受踢球的过程,他们渴望的是下班后去足球场拔脚怒射、排解郁闷。所以他们停留在舒适区,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踢着让自己舒服的足球。; y9 [$ ?2 r  L

, R9 ^/ U7 [- v& k; \' M  E# Z而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可不是这样,他们经常在不舒服的位置踢不好踢的球,他们被教练要求增加训练量(比如昨天是1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今天要3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他们被要求今天专门训练左脚踢球……
8 \0 |9 ?6 l( {
  S5 s8 r4 h5 g6 w& L% ^+ l8 ~这一切任务,都不会让我们舒服,因为很难轻易做到。但这的确是长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舒适区,进入学习区。5 Q, H( E# U; _( k3 {$ F+ R, c
你可能对自己的领域很感兴趣(比如你热爱文案或者热爱商业分析),但是相信我,在任何一个领域内的刻意练习本身,都毫无任何兴趣可言——因为那意味着你需要经常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并且经常遇到失败、挫折。; p  ]  X, ?7 \( X
) |9 I# q! u1 i) w
比如,对文案感兴趣,有空的时候看看文案书、看看创意文案合集、看看李叫兽写的文章,这很放松和有趣,但是这和专业的文案练习是两码事。
# c' v% B; J! K8 ~7 z# C' v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3 C( g/ `! B, b# P# e0 F% ]在刻意的文案练习中,你找到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比如20字以内解释清楚产品是什么,同时解决消费者偏见问题、能够给读者记忆力、能够强化品牌、能够区分竞争对手……)$ x3 K* N7 k% \8 u0 D/ t' X
* h3 r  J% a( ]9 c( M! {
为了完成这个『离开舒适区』的任务,你需要用上几乎所有的文案技巧,比如『巧妙利用基模』、『指向读者利益』、『建立反差』、『附着在大众情绪上』、『策略上扬长避短』、『寻找极端且高频的使用情景』……
  u( v) h) H- E# K$ U* K* _0 Z% u* |1 {4 l8 a/ D
然后经过大量的修改、反思,再比照优秀的文案……
7 K% n' M4 E. G$ P  H5 M8 x
+ t' a4 l- s: T( z6 o' N  w$ ?6 _这绝对没有任何舒适的享受和轻松的乐趣。
3 p0 }* S* N; ]" m4 W( n6 u8 T5 ?5 E  B/ }0 f0 b
同样,对商业分析感兴趣,看几本商业分析的有趣书籍(比如我常推荐的《好战略坏战略》),这和我把『扬长避短』『行动协同』等基本原则练到吐,并逼迫自己一天诊断3个困难的商业案例是两码事。, c, b5 c* S% s) k2 z

# J' M3 k" w7 E9 t同样,业余歌手练习歌曲的时候非常有乐趣和放松,当做排解压力的方式,这和专业歌手非常紧张和困难地挑战一个高音是两码事。
* A) `2 M9 e- K8 \3 r' o+ c" z. m9 K( I! R' y2 e  W: N
任何专业的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学习大量的知识,寻找困难的任务,用着自己不习惯的方式大量训练。4 g' N6 `8 @5 E9 }1 F* V
3[size=1em]牺牲短期利益
/ z& ?6 p( j( w$ C% s
自检问题: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

$ f4 v' K( _' k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I4 h" Q8 a+ @! d$ @# d: k& Q
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
$ T- N( E% t" x" L4 R$ x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 @4 M# h% q" N0 x9 _# g
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最终你可以一分钟打80字,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
& {1 t4 m* B% w/ U2 a. w5 C: K9 f# c( A
所以,如果总是追求短期绩效,总是追求这次能够把活尽快干完,就很难有刻意练习的机会。1 V/ C2 Z2 e" u4 D, N5 k1 I* }5 o

. T6 O) Y  ~; C比如之前我在练习《金字塔原理》中的逻辑表达的那段时间(记得是大二),需要群发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结果过了一个小时我还没写完。
' h" `9 b' t) |( m7 I. i8 \* Z- N# q  [+ N, ]
有人问我怎么这么慢。
* m1 l% L; R7 W5 M+ X6 u- T  q2 Y& E1 {/ D
我说我在练习逻辑化表达,等下会写出一个超牛的会议通知。9 ~. z/ A  ]$ P( K
% ~( V* w5 q+ Z% ^7 J+ q& n
然后周围人不解:这也太费事了吧,按之前的发出去不就行了。
4 h% `1 I4 [1 r3 P( N
( w! y) |! {9 K但是我觉得,即使这次我用很不熟悉的方式(金字塔原理),花了很多时间才能写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牺牲了短期利益),但是将来我训练熟了,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来完成。& ^7 z* @; [+ ~4 y$ s5 ?. ]

3 T4 A, y8 o9 o5 y, k( A这就好像学习键盘打字一样。& o2 B) ]2 Q1 C$ I6 F* C; c- s' C( \
: @2 s! L1 o2 X/ J- ?9 V& r5 ]
这样训练的结果就是,现在,我可以用远超常人的速度,清晰化逻辑化地表达复杂的观点。2 J- ]. y! x. u

% f7 |# b9 D, h! \5 L$ g很多人把精进某种技能当做工作的附加品,在最快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顺便学习一些掌握一些经验、技能。
0 g- ^4 a- b! Z
# \7 m6 p; [" I) k- s0 P: O但是如果想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成为顶尖专家,你需要在某些时候,把掌握技能当做工作的目标呢,而不仅仅是附加品。
% }0 o3 F* S+ `. ?. ^0 U
( ]9 v% v' N% }9 t2 h9 t
『既然今天的工作不那么着急,那么我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这些工作来训练技能,而不是追求最快把工作做完。』
9 E7 F7 R3 I4 t9 I& c

. p% |8 ~6 U6 M$ m8 F比如上周『李叫兽圆桌会』结束后,我让团队的一名成员整理圆桌会的主要内容(发给客户用的),然后他很快就整理完发给我。9 X# ]% G! H2 m

2 U0 X1 s/ X( X1 ]: |9 g结果我发现整个内容提升空间很大——缺乏层次、逻辑,而且写作不够清晰。而这其实是文案人的关键能力。
& T$ t$ }. `4 Y0 ?
- D0 k# q7 M9 {2 L6 L, W& ?/ T所以我让他利用未来一周的时间,把这个内容整理到最好,当做自己的训练。0 K1 i- M3 _! j
& @: |# K$ s& |, C" q, F# L$ A" W
从业务角度来讲,这是不经济的,因为这是对客户的免费内容,本应该最快搞完交差。: V/ S# |0 o  U0 H, {

+ o! q4 z& C1 k* R2 K也就是说,这样的训练会降低短期绩效(速度太慢)。
# \9 C" d: R  t, u" @" [
( n; S1 V, z; G6 r: ^, c; r/ Y但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这会让一个团队成员利用一个非紧急工作,最大化地学习技巧、提升能力。  Q; e3 D7 y: ^" b: k6 O

1 H- r  Q5 _. E9 Y7 }在这种情况下,『训练技能』变成了工作的全部目标,而不是工作的附属品。(当然不能所有的工作都这样做)
; J9 L0 F4 R0 ]% n4[size=1em]大量重复性训练
9 l4 i3 T- m7 {. U/ I自检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1 J  E0 Y6 j# h6 C
+ F- o- }+ I: `1 u# N2 m5 G/ M& ]
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
) P5 {. O& g" X3 y3 t
& `0 a. A8 d. x, \  c" C+ ~在实战中,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比如如果你是市场人员,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构思创意、检查策略、沟通乙方、撰写邮件等十几项能力。' Z% E; Q( E6 h0 w: E# ]9 _

  |) I4 {% L; ], Q* t0 f刻意练习,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比如你刚学习了『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技巧,就要试图在所有任务中锻炼该能力。$ u5 C( y$ _* M7 h4 x

6 R3 o7 H# U* M( P; p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2 d- v0 d2 K9 f1 l, d) B

2 Z3 M/ x" @) B  H  @$ R6 Z  ?, l相反,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和参加比赛毫无关系,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 ~# Y8 c; |2 D% g2 w3 V- [
% J+ z$ Z0 ^1 a. N! V; [6 j
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
! U9 w4 d0 ]1 u3 ?( H! ~) l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w% J8 C$ W+ w所以,要想在某些领域刻意联系并最终成为专家,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 n! J- t8 i& E, N! \- U; w+ K$ R4 b; k: w: q
而不是只去实战。* Q+ [6 o# J- ~2 g" u4 x

2 r, i0 T+ _+ D# y比如我最近在训练『用文案指出痛点』的能力,就找来了大量的案例去重复性训练(包括我自己过去做过的文案和即将要做的文案)。0 i0 X$ c3 s* O3 ?2 @
$ @) K5 @0 @& `: B
然后,我还会专门针对这个内容搞一场培训或者写一个公众号,以强化我的单项训练。5[size=1em]持续地获得反馈
0 q, {" J/ H; E$ {. `7 T" D$ J4 u自检问题: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R7 A+ K6 B9 A9 h, t) b

1 Q7 S$ H& p+ C+ j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8 B! d1 \1 ~# V. i9 I# ~. J- F3 F  s
% o* \4 e% V) Q. J, t( i) F4 ?) G
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 U0 k$ J: G0 i( j% K: ~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李叫兽】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 ~  R  e$ Z+ B& b# D1 N1 Q
没有反馈的练习,就相当于没有球门,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9 s2 d6 G+ [) C& [

0 `4 P4 S4 o" G! \1 {所以,在你的刻意练习计划中,一定要加入持续的反馈。
4 w. S* ^$ R7 f/ d% z) V5 ^
. L* n; G* E4 E比如为了训练团队成员的文案能力,我设计了写文案的『自检清单』,清单上分类列出了几十个文案的基本原则——比如『是否顺应了疑问』、『是否开头创造了缺口』、『是否属于粘性信息』等。* n) f4 L4 S2 k+ Z. n: q

" B( L5 o; z3 x3 |7 f然后其他人只需要在写完某个文案之后,按照这些原则去自检,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反馈。
" s9 I) X9 |2 D3 t5 k5 H9 q
6 A) N6 W2 m, y5 p
『我靠,原来这个文案忘记了创造缺口,怪不得感觉不吸引人』- b9 [4 b# C) }2 l: ]
9 g" Z) _& M0 n' C+ T0 L' M8 L
除了自我检查等方式,还有的反馈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励。
6 [. k: d6 D+ r* t) E* w, o  h2 m4 z. E$ t/ R. N  |( P
比如设置每周的团队分享会,让每个人分享自己写文案使用的技巧,分享自己本周最得意的一个文案等。(担心这周自己讲不出干货?好好练吧!)
7 h/ j  S# V# J1 n6 F# s  {1 Q. T! g% f" v# b; g& n' Q$ b
就像前面说的,刻意练习并不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如果缺乏反馈和激励,很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坚持下去。
- y+ s2 L% d) u/ c结语
. E4 U) k" m. ^5 b为什么通往杰出和卓越成就的道路非常明确(比如使用刻意练习),但是只有少数人选择这样走下去?/ i" c* @& i) K$ F; i5 @
9 k; Q1 @9 @9 i1 e- R
因为上面讲到的大多数方法,都与我们的本能相违背——比如大脑会自动把熟练工作归到『自动完成』,而不是继续刻意提高。% o4 F7 [3 }1 V, ^
1 s7 s" o0 p/ g+ h
使用『刻意练习』,就意味着你经常无法轻松地完成工作、无法轻松地读书,意味着你高度集中精力,意味着你需要不停地思考、总结、反馈,并且做自己不习惯、不舒服和反直觉的事情。: q- a, ]5 R+ ?; C

- `' @% E) ^- `刻意练习是成为顶尖专家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上面讲的没有关系,你就永远也成为不了顶尖专家——不论你有多大天赋、多久的经验和多大的梦想。0 R, d6 Z' C& e3 c) g- R% E" @  o0 u
7 |6 X6 s0 A2 h: `" N9 p. ~0 S
但是一旦你长时间至少在一个领域进行了刻意练习,你最终取得的成果将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包括:
# B( s$ p+ @0 p/ @" |8 _, V9 S3 \; j& ~+ c
  • 碾压并且秒杀你的大部分同行;
  • 远超同龄人的远见卓识;
  • 不断接近的伟大成就……
    ; d0 {" }" e2 N, P3 @
. I; `5 c  l/ A2 L# X9 Q
这就是为什么杰克韦尔奇可以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梅西可以像梅西一样踢球,二郎可以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a, \; j+ B4 c& \6 E* D
( @' a5 J- x4 P5 ?- i. [/ P
转自 李叫兽* z6 E2 f8 g4 ]5 o0 t2 }
CCNA考试 官方正规报名 仅需1500元
回复 论坛版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无图浏览|手机版|网站地图|攻城狮论坛

GMT+8, 2025-5-23 23:14 , Processed in 0.11055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